有在關注美國NBA職籃聯盟的讀者,相信對於這兩個名字不會陌生,如果你對於籃球世界一無所知,那麼容我簡單地介紹一下,Stephen Curry(柯瑞)NBA職籃聯盟2014~20152015~2016連兩屆的最有價值球員(MVP),球隊(金州勇士隊)於2015拿下NBA總冠軍,而2016年則屈居亞軍。Steve Kerr(柯爾)做為球隊的總教練,在第一年(2015)菜鳥總教練之姿就帶領球隊奪冠,隔年2016更是打破由麥可喬丹帶領的前公牛隊保持的NBA例行賽戰績記錄7210敗,取得739敗的逆天驚人戰績,雖然最終不幸於總冠軍戰中敗陣下來,不敵小皇帝Lebron James(詹姆斯)領軍的騎士隊無緣二連霸,但今年2017在強力新血加入下,球隊實力依然處於高檔,取得6715敗全聯盟最佳戰績,持續做好衝擊總冠軍的準備。在球隊長期如此優秀的表現背後,其實主將與總教練的身體,於不同時期都受到嚴重的傷病困擾,讓我們從Curry的腳踝開始說起。

 

Curry剛加入聯盟時就已經備受期待,除了擁有精準的三分外線外,還有相當好的控球能力,雖然速度沒到頂尖,但利用瞬間的變向與節奏轉換,依舊能輕鬆擺脫對手將球挑進籃筐,傳球視野與比賽解讀能力也屬上乘,因此被看好能成為明星控球後衛。但隨著生涯早期不斷地腳踝扭傷,導致人們開始懷疑Curry是否承受不了NBA高強度的激烈碰撞,甚至被人戲稱為玻璃腳踝

2011~2012curry生涯的第三個球季,他於當年只出賽了26場比賽(全季共82場例行賽),期間扭傷了高達五次之多,而這結果還是他已經動過腳踝韌帶重建手術之後才發生。什麼原因導致Curry這麼容易受傷呢?問題就來自於他使用腳踝的方式,由於Curry的運球移動速度不到頂尖,因此無法靠第一步的爆發力就輕鬆過人,取而代之的是他需要不停地變換節奏與瞬間改變行進的方向,來擺脫防守者,但這樣的運動方式會使得腳踝承受過大的壓力,韌帶受傷也就接踵而來,可是為何經過韌帶重建之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呢?20124月份Curry再次被送上了手術台。

 

醫療團隊在經過各項檢測之後,包含X光片(X-rays)、核磁共振(MRIs)、電腦斷層掃描(CAT scans)、肌力測試(Strength test)、神經測試(Never test)等等,都無法解答造成Curry不斷扭傷的原因,最後透過侵入性關節鏡的檢查確認了Curry的韌帶有著又黏又厚的疤痕組織攀附其上因此決定不需要再做韌帶重建手術,而是請Curry回去接受勇士隊醫的訓練與復健。

 

2012~2013球季,Curry總共出賽了78場賽事,平均上場時間也高達38.2分鐘(整個職業生涯新高),整體表現也相當出色平均得分/籃板/助攻為22.9/4.0/6.9但根據當時他的隊友Brandon Rush轉述,Curry其實沒有發揮出完全的實力,因為內心害怕腳踝再度受傷,因此打法相對保守,以三分外線出手為主,而無法做出以往刁鑽的切入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Curry缺陣的四場比賽又是因為右腳踝扭傷,更糟的是在當年的季後賽他的左腳也加入了扭傷的行列。

 

 

Keke Lyles(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13年正式加入勇士隊的醫療團隊擔任Director of Player Performance的職務,他觀察到Curry在運球行進中的變向做得非常好,但要在快速行進中突然地轉變方向需要很強的力量來承受地板傳來的反作用力,腳踝扮演的應該是承軸的角色,但真正發力與受力的理想肌群是髖部(包含臀大肌、臀中肌、膕旁肌等等),因此他打算指導Curry如何將力量轉移至髖部來減輕腳踝的負擔。

 

 

LylesCurry做一個稱為single-leg hip airplane的動作,來測試其核心與髖關節的肌力在一開始curry做的並不好,身體無法維持相對穩定,但頂尖運動員的學習能力超乎尋常,在十分鐘後Curry已經掌握要領,之後便將下肢肌力的課程排入訓練,包含硬舉(trap-bar dead lift)單腳弓步(single-leg reverse lunges)單腳深蹲(rear-foot elevated single-leg squats)、單腳硬舉(single-leg dead lifts)等等。Curry的硬舉從一開始200~225磅一路進步到400磅(約180Kg)這樣的進步同步反映在場上的表現,切入變向的犀利與越來越遠的三分射程,而後Curry的職業生涯也步上正軌,每年以驚人的表現持續進步,打破各種三分紀錄,並取得總冠軍的榮耀。

 

 

single-leg hip airplane

 

 

Curry的故事結合臨床經驗讓我想到了幾個重點提供大家思考:

 

1. 評估問題要從整體來看,不要見樹不見林:

在剛開始治療時期,大家都把焦點放在腳踝本身的組織結構可能有問題來思考,觀察到了韌帶受損於是做了重建手術,但問題似乎沒有被解決,因為有問題的不是腳踝本身,而是使用腳踝的方法那麼為何Curry他要這樣使用腳踝?因為要變向過人。

 

這時在台灣某些人就會提供很直覺但異常智障的答案:你就不要這樣使用就沒事啦!?放棄切入過人能力,你乾脆叫他回家吃土比較快!!)

 

那麼有沒有辦法改善腳踝於變向時需要承擔的急停反作用力Keke Lyles想到了增加核心及髖部肌群力量的方法,實際測試也發現Curry的髖部肌力確實不夠強,經過訓練後得到很好的效果。

 

2. 靜態的醫學影像的參考價值:

故事中我們看到醫療團隊幾乎做了所有的醫學影像及測試,確立了一個重點,就是組織本身是沒有問題的,需要的不是二度手術而是訓練與復健,之所以做這麼多檢查與測試是因為Curry有眾多受傷病史,相對地如果今天你沒有外力造成的傷病史,而存在長期慢性疼痛的問題那麼醫學影像通常找不到造成問題的真正原因不論在下背或是肩膀都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在沒有任何症狀的人身上,依然會隨著年齡存在一定比例的組織異常現象,因此有圖不一定有真相,關鍵在於臨床症狀與評估檢查交互比對的結果,以及醫療專業人員鑑別診斷的能力。

 

3. 動態影像解析的重要性:

Curry的腳踝問題能被如此精細的分析,有一部分要歸功於他職業球員的身份,因為大量的影像資料得以保存,因此醫療團隊可以好好的解析平時與受傷前一刻Curry使用身體的習慣動作如果一般患者可以拍得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像,最好是造成症狀的當下動作,相信在臨床治療上會有大大的助益。

 

4. 專業團隊合作精神:

從結果看來似乎Keke Lyles的介入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可是光是強化下肢肌力與核心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事情往往沒有表面上看去那麼單純,除了物理治療的介入以外,

每晚比賽Curry都會戴上專業腳踝護具,穿上Under Armour為他雙腳專屬打造的球鞋。比賽之外於訓練期間球隊可以從裝在球員身上的GPS速度測量器搜集資料,再加上球場上的高畫質攝影機捕捉到的動態影像,來進行分析解讀制定訓練計畫。此外Steve kerr總教練也願意為了球員健康做出一些讓步,包含讓Curry在訓練日的空檔時間跟隊友去打熱愛的高爾夫球,以及控制Curry的上場時間,並釋放開火權讓Curry無限制地在三分外線出手,想多遠出手都沒關係,加上大量使用擋拆戰術,都降低了Curry在球場上腳踝的負擔。

一件偉大的事之所以能夠成就,背後肯定是整個團隊的專業人員彼此合作協調貢獻出自己的專業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每一個細節的貢獻都同等重要。

 

5. Stephen Curry本人的高配合度:

訓練與復健的過程是非常無聊煩悶的,大量重複性的動作,不斷地增加難度,期間充滿著挫折與沮喪,不知何時才能重返球場發揮全部實力的不安定感,在在都考驗著患者本身的意志,唯有費盡全力的復健與訓練,才能在場上發揮出看似毫不費力的驚人演出

 

 

 

資料參考來源:

arrow
arrow

    羅ㄧ強物理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