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結論:如果是因老化及長期運動造成的慢性膝蓋疼痛,請不要將關節鏡手術作為第一選擇,先做物理治療,並增強大腿肌力,是目前治療膝蓋CP值最高的方式。

這是一篇紐約時報個人健康領域專欄作家(Jane E.Brody)的文章,以過來人的身份(她雙膝都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分享關於慢性膝蓋疼痛治療方法及成效,作者本身是運動愛好者,主要從事的有慢跑、網球及滑雪,十幾年下來累積了一些運動傷害,五十幾歲時開始感覺運動時膝蓋會疼痛,到後來雖然仍然能夠游泳跟騎單車,但連走路都開始會痛,轉而求助骨科醫生,得到了進行關節鏡手術的建議。

手術後也乖乖做了術後物理治療,就又回去開始運動,幾年後疼痛再度來襲,這次X光發現雙腳都呈現嚴重退化性關節炎,醫生這次建議打玻尿酸療程,醫生告訴他大約67%的人打完後疼痛會下降,很不幸的她落在那33%的人口中。最後膝蓋痛到舉步維艱,她選擇接受了膝關節置換手術。換了人工關節雖然無法讓她回去打網球或滑雪,但至少讓她可以正常走路、游泳及騎單車。

最終還是走上換人工關節的路,讓作者疑惑那之前的關節鏡手術跟注射玻尿酸,到底對於慢性膝蓋疼痛有沒有幫助,能不能降低換人工關節的機率呢?

根據最新的論文系統回顧,發現針對退化性關節炎及半月軟骨破損的關節鏡手術,減輕疼痛與恢復膝關節功能的結果並沒有比運動治療來得更好,但兩者所需的醫療花費與要承擔的風險卻相差懸殊。甚至發現大多數沒接受關節鏡手術的患者,反而在疼痛及膝關節功能上有顯著的進步。

作者提供周邊親友的實例,一位是七十歲的網球球友,因為膝蓋疼痛跟她看同一位骨科醫生,得到了半月軟骨撕裂同樣必須做關節鏡手術的結論,不過這位球友沒有選擇手術,而是選擇做數週的物理治療,結果疼痛減輕,又繼續打了八年的網球。

那難道關節鏡手術真的完全沒用嗎?倒也不是,而是得運用在正確的方向。針對外力衝擊受傷及年輕運動員的運動傷害就很有幫助,作者的兒子就在23歲時動了前十字韌帶的關節鏡重建手術,後來在毫無疼痛下又繼續打了二十幾年的網球跟籃球。

最後作者引述臨床醫師,根據目前的實證醫學,針對慢性膝蓋疼痛提出以下建議的處理方式

1. 如果體重超標,請試著減重。

2. 避免會造成膝蓋更加疼痛的活動。

3. 如果真的痛到受不了,可以考慮止痛藥。

4. 最有幫助的方式,就是去做物理治療(以運動治療增強肌力為主)。

5. 找職能治療師設計減輕膝蓋負擔的工作方式(若有職業上需求)。

 

原文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17/07/03/well/live/what-i-wish-id-known-about-my-knees.html

 

#膝蓋痛

#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羅ㄧ強物理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